心中有陽光 腳下有力量
心理咨詢熱線 18923722268
0755-82985430
那些讓我們撮火的小事

 

來源:網絡

 

生活就是揭去偽裝的一個過程——這可能是劉江和張梅結婚8年里唯一達成高度共識的看法。他們之間充滿了細小卻頻繁的雙邊沖突,聽聽他們對彼此的控訴”——

  他總是不掀起馬桶蓋小便;她老到處亂放自己的錢包;他總躲到廚房里抽煙,像什么樣子;她總是煲電話粥,煩死了;他還在啃手指甲,多大的人了呀;那張報紙我還沒看呢她就給扔了;他總是從中間擠牙膏,弄得牙膏難看死了;她老跟我搶頻道不讓我看球;他老是不清理水槽里刮下的胡子碴兒這個單子列不完。聽起來全是瑣事,可就是它們讓伴侶生活變得焦慮混亂。

  越親密越多摩擦

  這幾乎是一個伴侶生活的規(guī)律:越親密,就越容易在行為上不拘小節(jié),也更加懶散,彼此的摩擦就越多。在這方面,女人對男人的抱怨尤其多。

  王姝就搞不明白,為什么他曾經那么重視她的細微感受,現在卻不肯照顧她的心意。他就不能不把襪子扔得到處都是?他就不能睡覺時穿著睡衣而不是裸著上身?最初他亂扔襪子的時候,她提醒他這讓她感覺不好,但他虛心接受堅決不改。以后她就跟著他的屁股一路收拾,可是每次收拾他的臭襪子,她的內心憤怒都在升級。男人是不是都這樣?把媳婦糊弄到家就算沒事了!

  在伴侶生活中,這非常典型:覺得兩個人的關系板上釘釘,就不再努力了。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也已經證實:親密和相互依賴,似乎允許人們不禮貌,而不是讓彼此更加彬彬有禮。研究親密關系的法國社會學家讓-克勞德·考夫曼(Jean-Claude Kaufmann)認為:雙方之間的摩擦恰恰表明兩個人的關系進入同一化階段。兩人之間越親密無間,起沖突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  男人對家的想法可能與女人不同。家就是一個舒適的地方,在自己家里當然怎么舒服就怎么來。石亮說,他就是搞不懂為什么她總是看他不順眼,比如他出洗手間的時候忘記換客廳的拖鞋讓地板有了水漬,老婆就大發(fā)脾氣。這家讓我呆著這么不自在,還是家嗎?

  兩個人亞文化的撞擊

  兩個人共同生活,就意味著不同的亞文化之間的碰撞。-克勞德認為,當兩人的不同表現出來的時候,摩擦就出現了,大多是關于家里的物件及擺放的位置,也涉及到對方的行為方式以及時間觀念說到底,是關于每個人的習慣。

  為什么這么小的事情會導致伴侶間關系的困難?讓-克勞德說: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的日常行為都是無意識行為。它是我們個人經歷的產物。實際上,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,也都擁有不同的無意識行為。比如,他熨襯衣,是從袖子開始熨;她則是先熨衣裳的背部——結果他們就開始鬧別扭。

在美國西北大學教授、臨床心理學家黃維仁看來,我們很可能將得自原生家庭的情緒經驗帶進了伴侶生活。在婚姻中,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,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過去與父母的關系。夏玲無法忍受老公有酒局,原因是夏玲的父親酗酒。

  一種權力的游戲

  在婚姻關系專家看來,伴侶間的這種小摩擦,常常是一種權力的游戲。對某種令伴侶憤怒的習慣的堅持,就是對權力的爭奪,或者是對家庭空間的支配。當爆發(fā)、努力對話、肢體語言和沉默逃避都不能消除彼此間的摩擦的話,就可能會出現通過激怒對方而得到某種樂趣的情況。比如,一個男人無法忍受老婆總是在離開房間后忘記關燈,事實上他老婆是故意不關燈的,這當然也有原因:誰讓你總是不收拾房間!-克勞德認為,以牙還牙只會讓局面更壞。

  心理治療師李子勛這樣描述伴侶間的權力游戲:要是對愛人有潛在的不滿,如不上進、不關心自己,那么環(huán)境就會遭殃。你不是愛收拾嗎?那好,我就破壞給你看看?;蛘吣悴皇窍胧娣幔肯雽P目醋闱?,悶頭看報紙,我掃地,我擦灰,讓你的屁股挪挪,讓你的腳爪子抬抬,反正不讓你自如地待著。

  有些男人抱怨女人過分追求整潔。女人把家看作是自我的一部分。李子勛認為,如果一個女性過分追求家庭內部的整潔,可能傳達的是一種無法識別的焦慮,因為環(huán)境影響她的心境,她于是通過洗滌環(huán)境來洗滌心情。有趣的是,如果妻子過分喜歡整潔,丈夫就會慢慢變得邋遢,這是婚姻互動的結果。

  石墻先生更令人憤怒

  很多男人對矛盾的處理方法是:沉默,等待情緒從沉默中好轉。但他們的誤區(qū)是:以為自己的伴侶也需要這樣。

  老公總是批評楊子做菜的口味,楊子非常憤怒。一天,她又在廚房中忙碌,想到這頓飯還可能遭到他的嘲笑,她憤怒地操起醋瓶、醬油瓶和香油瓶,全部摔在地板上,之后一個人大哭起來。

  楊子說,每當她情緒激動的時候,他的先生就對她置之不理,這讓楊子每次都更加憤怒和凄涼。她通常都是歇斯底里地跑出家門,渴望他因為擔心她的安全而追出來,但,從來沒有。每當這種時刻,他就沉默,不回應,像堵石墻,我覺得他根本就不在乎我。后來,楊子離開了她的石墻先生。

為什么男人努力裝作什么也沒有發(fā)生?我認為更準確地說是男人較少表露怒氣。當女人沖他們發(fā)火的時候,他們主要的技巧就是躲閃,而正是因為這樣,女人更生氣!-克勞德說。

  如今,大家都希望能夠分擔家務,而不是延續(xù)傳統(tǒng)角色,但是伴侶間的現代化建立起來不容易,經常是統(tǒng)治與被統(tǒng)治的角色又浮出水面。實際上,它涉及的是從深層改變自己,每個人都要對差異做出努力。在任何情況下,伴侶雙方都需要注意不要冷嘲熱諷,不要翻來覆去地對伴侶做擴大化的指責。讓-克勞德認為:在二人世界中,每個人都需要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喘口氣。我們要調整好界線。

  對話 摩擦也是健康關系的一個標志
  采訪:Anne B. Walter 譯:汪鐘鳴

  在《摩擦:伴侶間的小戰(zhàn)爭》一書中,讓-克勞德研究了因雞毛蒜皮而產生的伴侶間的摩擦。事實上,它們也是健康關系的一個標志。

   《心理月刊》:伴侶間的摩擦,是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呢?

  剛開始時,不起眼的小事隨時會爆發(fā)。這可能會持續(xù)5年、10年甚至20年。隨著孩子的降生,有些摩擦會消失,有些則會加劇。比如,因為要給孩子樹立榜樣,所以某些懶惰習慣必須改掉。在退休后,雙方面對面的時間越來越多,一些過去看不慣的地方就尤其明顯。比如他30年來都在衣兜里裝很多東西,把衣兜撐得不成樣子;現在,整天看著他這樣,老婆就會突然覺得難以容忍,她眼里看到的只有那鼓鼓囊囊的、讓她無比憤怒的衣兜。

   我們是否注定無法忍受?

  隨著時光的流逝,某些無意識行為變得無法改變,這些摩擦更多變成折磨。但是不管生氣的原因是什么,重要的是隨著時間雙方會如何變化。如果其中一方總是肆無忌憚地激怒對方,情緒就會爆發(fā)。做出努力改變是應該的,盡管這可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。

   摩擦會使愛情消失嗎?

  沖突能夠讓雙方表達以前沒說過的東西,事實上,它們也是健康關系的一個標志。但前提是女人和男人都能夠看到這些摩擦,而且努力讓摩擦消失,因為殺死愛情的正是固執(zhí)地否認事實或者沉默不語。

   交流:說我們想說的

  那些批評伴侶性格和特點的抱怨會貶損伴侶,顯得小題大做。更為明智和正確的辦法是盡可能平實地、具體地指出讓自己生氣的一個確定的行為,這稱為行為描述,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就事論事。

  同時,盡量使用第一人稱的表述來明確自己的感受。不要說你惹煩我了,而要說我現在非常憤怒。這幫助我們擁有我們的感受,而不是將整個焦點放在伴侶身上。

  有一個簡便的方法能夠將行為描述和第一人稱表述結合起來,即XYZ表述:當你在Y情況上做X的時候,我感覺Z。例如,你可以說你剛才打斷我的時候,我覺得很生氣。這比說你怎么這樣不為別人考慮!你從來不讓我把話說完!要簡明而準確的多。

 

更多優(yōu)秀導師
  • 梁宇頌(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注冊系統(tǒng)注冊督導師、注冊心理師)

  • 陳韻蓮(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)

  • 李貞(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)

  • 李虹(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)